水泥网报告:全球水泥进出口贸易专题研究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林加义 · 2025-11-27 09:42:21 原创,国际市场,进出口 下载全文

2021年以来,全球水泥贸易呈现“缩量提价”的显著特征。2024年,全球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总量回落至1.4亿吨左右,较峰值缩减超四成,但单价攀升至74.2美元/吨的历史高位,反映出能源、物流与合规成本刚性上涨对贸易格局的深度重塑……

一、全球水泥贸易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全球水泥进出口贸易是指水泥及熟料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跨境流动。水泥作为现代基础设施及房屋建设的核心材料,其国际间年均贸易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每年的贸易流动量达到1亿吨以上,占全球水泥及熟料总产量的5%左右。

国际间水泥进出口贸易多以海运为主,辅以铁路或卡车跨境运输。尽管水泥属于单位价值相对较低、重量大、运输成本高的商品,但通过海运仍可经济地实现长距离运输,使得国际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稳步发展,形成覆盖全球的贸易网络。

二、全球水泥贸易的主要驱动因素

全球水泥贸易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各区域自身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水泥制造属于石灰石与能源密集型产业,生产集中在拥有丰富低成本原材料、能源(如煤炭、石油焦)及有利投资条件的国家。中国、越南、土耳其、印尼、埃及以及阿联酋等国凭借资源优势建立了大规模生产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过剩。在这一类国家当中,水泥生产商的电力及燃料成本相对低廉,其现代化的高效生产线存在规模经济优势,能够以远低于进口国本地生产的价格供应水泥及熟料。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城市化与基建需求常暂时超出国内产能提升速度,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往往面临国内工厂老化、成本较高的问题,普遍需要依赖进口解决国内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

另外,港口设施及物流网络建设同样推动了全球水泥贸易总量的增长。

水泥贸易出口国通过在沿海建设水泥厂,可以将当地供应过剩的熟料和水泥高效输送至供应短缺国家的沿海进口码头,使得国际采购在土地稀缺或高成本环境(如新加坡、卡塔尔、孟加拉国及许多非洲国家)中比新建或扩建本地综合水泥厂更为经济。

三、全球水泥贸易的运输方式

全球水泥进出口贸易根据运输途径不同可分为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及海运)、陆路运输(包括公路和铁路运输)以及其他方式运输(包括航空、管道运输等)。由于水泥货值低、运输成本占比较高,在国际水泥贸易运输中,贸易双方均根据实际的运输条件寻求成本更为低廉、装卸和运输更为便捷的运输方式。其中,水路运输因其单次运量大、运送距离长以及运费低等特征,往往成为全球水泥贸易过程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2001年至2024年期间,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水泥进出口贸易量占比长期维持在6成上下。其中,跨国海运是最主要的水路运输方式,占贸易总量的5成左右,内河航运占比仅有不足1成。陆路运输以公路汽运为主,铁路占比相对较低,整体运输量占全球水泥贸易总量的比例维持在2-4成之间。另外,部分区域水泥进出口采用航空及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进行贸易,合计占比在10%以内。

从趋势来看,2020年以来,水路和陆路运输占比均有所下降,通过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实现的水泥贸易量持续上升。在2024年全球水泥进出口贸易当中,水路运输占比在62%左右,相较于2020年下降约6个百分点;陆路运输占比下降至23%,相较于2020年下降约7个百分点;航空及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占比达到14%以上,相较于2020年提升约13个百分点。

图1:2001-2024年全球水泥贸易各类运输途径占比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四、全球水泥贸易规模及发展情况

(一)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总量及变化趋势

2001年以来,全球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总量大体处于1-2亿吨/年的数值区间,部分年份达到2亿吨以上。

从趋势来看,2001年至2006年期间,全球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总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复合增速约为7.9%。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全球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总量出现回落,年均复合增速约为-9.5%。2010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年出口量峰值突破2.5亿吨,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4%。2022年开始,全球水泥及熟料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回落。

编辑:林加义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 0571-85871519
  • |
  • 0571-85304444
  • |
  • yiy@ccement.com
  • |
  • 会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