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网报告:基建指标失灵,水泥需求下行压力难改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林加义 · 2024-11-28 09:18:37 原创,基建,公路 下载全文

从2022年开始,水泥消费量与基建投资增速的变化趋势出现背离,本文通过对基建投资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以及投资流向结构变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根据现有数据推算,2035年之前,公路建设领域水泥需求年均降幅在2%-4%左右……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中国水泥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基建端水泥消耗量占总需求的比例基本在5-6成上下。2011年至2021年期间,基建领域水泥消费量与基建投资增速(本文指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在内的广义基建投资增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两者相关系数约为0.85,基建数据成为市场观测水泥供需结构的有效指标。

然而,从2022年开始,水泥消费量与基建投资增速的变化趋势出现背离,相关系数变为-0.86,基建投资作为衡量水泥需求的指标实际上已经处于失灵状态。本文通过对基建投资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以及投资流向结构变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图1:2022年以来,水泥消费量与基建投资走势出现背离(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一、基建项目实物工作量形成机制

为分析基建投资增速与水泥消费量的关系,必须要了解基建投资的流程以及如何形成实物工作量。简单来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经历“项目立项→资本金下发→撬动配套资金→进入施工阶段→形成实物工作量”等流程。

图2:项目和资金有机结合是基建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必要条件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首先,项目立项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前提和基础。基础设施多为公益项目,在我国由政府主导推进建设。根据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政府预算支出必须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未入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与此同时,为避免政府偿债压力持续增加,近几年来融资与项目收益自平衡成为政府规划基建项目的重要考量因素。

项目立项后,政府财政资金注入形成资本金,一般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2-4成左右。资本金落实到位,方可向银行等金融部门申请配套资金。资金本和配套资金按进度拨付,且项目符合开工条件,施工单位才会开始建设工作,最终形成实物工作量。

编辑:林加义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水泥大数据会员
畅享海量行业数据
开通会员
水泥市场运行全面跟踪
资深市场观点研究、数据统计报表
综合全面的行业数据库
行业观察 、周报月报、项目信息
集行业、项目、会议报告于一体,涵盖水泥、混凝土等多产业上下游深度研究报告
  • 0571-85871519
  • |
  • 0571-85304444
  • |
  • yiy@ccement.com
  • |
  • 会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