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海螺水泥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截至目前,已在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海螺水泥是最早出海的中国水泥企业之一,其海外扩张布局对于有很好的借鉴和研究意义,本文针对海螺水泥在海外国际化的发展作出深入研究。
一、2011年出海印尼,国际化战略开始实施
“十一五”末期,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新增产能被严控,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当务之急。海螺经过调研发现,印尼加里曼丹石灰石资源丰富,物流运输便利,地质稳定,适宜建大型水泥厂。一方面,当时印尼人口约为2.5亿人,水泥消费量达到4800万吨,人均水泥消费量仅为192公斤,印尼人口和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建筑和水泥需求迅速增加,当地水泥价格较高,煤炭资源丰富,人均水泥消费量有很大增长空间。此外印尼距离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较近,有水泥出口中转等物流优势。另一方面,海螺水泥在设计、装备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对比东南亚水泥公司均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贴息贷款的支持,为海螺水泥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天时加地利,2011年6月30日,印尼工业部和海螺共同签署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国际化战略正式实施。截至2024年,海螺在印尼的水泥产能已达到1200万吨/年,占其海外水泥布局的一半市场,熟料产能达到540万吨/年。